7月18日至20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在青岛成功举办。本次年会以“中药化学与大健康产业”为主题,旨在加强中药化学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中药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深化国际合作,引领全球中药发展新趋势。

大会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青岛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部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一流特色学科中药学学科共同承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会员以及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代表共同参加此次大会。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昱、青岛大学副校长李建波教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匡海学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药科大学孔令义教授主持开幕式。

李建波在致辞中向与会专家介绍了青岛大学,特别是学校医药学科的建设成果与基础。他表示,本次学术年会由青岛大学承办,是专委会对学校药学学科建设水平、科研实力及组织能力的充分信任与肯定。他热切期盼与会专家围绕中药化学研究的核心关键问题,分享最新研究进展,碰撞思想火花,启迪创新思路,积极推动中药化学基础研究与转化应用的深度融合,为揭示中药复杂体系奥秘、提升中药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贡献新智慧与新方案。
匡海学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全球大健康产业已经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在此产业生态中,中药化学正发挥日益关键的作用,其研究成果全方位渗透至大健康产业的各个领域,并呈现出三大重要趋势:基础研究向产业应用的快速转化、多技术融合推动产品创新、中药产业标准化建设强势推进。他期待本次学术年会通过“化学解析—产业转化—健康服务”的闭环研讨,找到传统理论现代化表达的科学方式,找到中药标准与国际化对接的合理路径,总结出精准满足大健康需求的实践方案。
李昱亲临现场致辞,他代表世中联对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他强调,中药化学是连接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桥梁,不仅承载着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核心任务与深厚积淀,更为中药新药研发与中医药国际化提供了坚实支撑。他指出,在科研基础雄厚、产业优势突出的青岛召开本次大会,必将有力汇聚产学研多方力量,推动中药化学创新成果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并助力青岛打造全国中医药现代化高地。
大会报告环节,来自中药化学领域的行业领袖、国家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才俊作精彩报告。北京大学医学部杨秀伟教授、沈阳药科大学宋少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李晓波教授、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叶阳研究员、湖北中医药大学陈运中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邱峰教授、青岛大学王威教授受邀主持学术报告。

上海中医药大学果德安研究员作题为《中药化学是质控与标准的基石》的专题报告

中国药科大学孔令义教授作题为《若干中药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的研究》的专题报告

北京协和医学院庾石山研究员作题为《基于多学科前沿技术交叉的濒危动物药材高质量替代品创制》的专题报告

山东大学娄红祥教授作题为《巧用解毒机制发现新药》的专题报告

上海中医药大学王铮涛教授作题为《浅析中药化学学科定位与发展方向》的专题报告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丁侃研究员作题为《枸杞多糖靶标分子的发现及其机制》的专题报告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刘艳教授作题为《“龙九味”抗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功效物质及分子机制探究》的专题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张勇慧教授作题为《基于中药生物活性成分的新药发现》的专题报告

辽宁中医药大学窦德强教授(刘琳琳代)作题为《中药性味科学内涵探析》的专题报告

成都中医药大学韩波研究员作题为《药效物质的空间立体效应与成药性修饰研究》的专题报告

中国药科大学罗建光教授作题为《配体垂钓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发现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夏永刚教授作题为《中药多糖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专题报告

沈阳药科大学李宁教授作题为《基于中药化学视角的珍稀濒危中药创新药研究与开发》的专题报告

湖南中医药大学王炜教授作题为《湖南特色中药民族药研究》的专题报告

天津中医药大学孙成鹏教授作题为《复合式靶标垂钓技术体系建立与应用》的专题报告

北京大学乔雪研究员作题为《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研究》的专题报告
供稿/摄影: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院 编辑: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