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正文

龙视新闻联播:四代接力护忠魂

发布时间: 2025-09-02 



在哈尔滨烈士陵园,珍藏着全国仅存的抗日烈士遗首——东北抗联第十军军长汪雅臣将军的头颅。从1986年到2025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技术团队以四代人的专业与赤诚,守护忠魂39年,今天,为烈士遗首更换防腐液的工作再次启动。

晨光掠过陵园的松柏,汪雅臣将军墓碑旁,临时保护区已经搭好。遮光大伞在墓碑一侧撑开,为英烈撑起一片静谧的守护空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刘洋团队围在操作台边,有条不紊地为英雄遗首更换防腐液。

这场特殊的“守护作业”,需要在40分钟内精准完成。随着最后的密封检查结束,团队成员用红布轻轻盖上容器。

刘洋团队慢慢托起容器,将其安放回墓室。这份郑重,含着对汪雅臣将军壮烈过往的敬重。1941年,五常的林海雪原间,汪雅臣浴血被俘却铁骨铮铮,30岁的生命定格在抗日报国的征途上;日寇曾将他的遗体残忍示众,并将其头颅割下藏匿,1948年才重见天日。这颗遗首,也成为了抗联将士的精神图腾。

墓室门缓缓闭合,39年的守护故事在时光里铺展。1986年,陵园因冬季遗首防冻难题找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徐日晔教授,老人在碑旁搭起简易棚屋,自费买原料、日夜查文献,经过上百次实验,终于定下初代防腐配方;后来李亚东教授接过接力棒,在零下几十度的寒冬里反复调试,攻克了防冻的关键难关;姜国华教授又以两年光阴优化流程,将原来需要数小时的换液时间压缩到40分钟,周期也从“一年多次”改为“一年一次”。四代人的手写实验记录,如今已成为学校档案馆里的“红色瑰宝”,这些记录里,小到药液浓度的0.1个PH差值,大到换液流程的每步时长,都藏着“以专业敬英烈”的初心。

接下来,“四代接力护忠魂”的故事还将化作科普课程,走进更多校园课堂。在哈尔滨烈士陵园,珍藏着全国仅存的抗日烈士遗首——东北抗联第十军军长汪雅臣将军的头颅。从1986年到2025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技术团队以四代人的专业与赤诚,守护忠魂39年,今天,为烈士遗首更换防腐液的工作再次启动。

晨光掠过陵园的松柏,汪雅臣将军墓碑旁,临时保护区已经搭好。遮光大伞在墓碑一侧撑开,为英烈撑起一片静谧的守护空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刘洋团队围在操作台边,有条不紊地为英雄遗首更换防腐液。

这场特殊的“守护作业”,需要在40分钟内精准完成。随着最后的密封检查结束,团队成员用红布轻轻盖上容器。

刘洋团队慢慢托起容器,将其安放回墓室。这份郑重,含着对汪雅臣将军壮烈过往的敬重。1941年,五常的林海雪原间,汪雅臣浴血被俘却铁骨铮铮,30岁的生命定格在抗日报国的征途上;日寇曾将他的遗体残忍示众,并将其头颅割下藏匿,1948年才重见天日。这颗遗首,也成为了抗联将士的精神图腾。

墓室门缓缓闭合,39年的守护故事在时光里铺展。1986年,陵园因冬季遗首防冻难题找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徐日晔教授,老人在碑旁搭起简易棚屋,自费买原料、日夜查文献,经过上百次实验,终于定下初代防腐配方;后来李亚东教授接过接力棒,在零下几十度的寒冬里反复调试,攻克了防冻的关键难关;姜国华教授又以两年光阴优化流程,将原来需要数小时的换液时间压缩到40分钟,周期也从“一年多次”改为“一年一次”。四代人的手写实验记录,如今已成为学校档案馆里的“红色瑰宝”,这些记录里,小到药液浓度的0.1个PH差值,大到换液流程的每步时长,都藏着“以专业敬英烈”的初心。

接下来,“四代接力护忠魂”的故事还将化作科普课程,走进更多校园课堂。

来源:龙视新闻联播

    公众号 杏林头条 财务处